选择延毕的大学生 需要更多精准“助攻”

据澎湃新闻报道,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名985硕士谈及为何主动选择延迟毕业时表示,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更看重“应届生”身份,延毕也是自己的无奈选择。

大学生选择延毕,并非新鲜事。此前,中国青年报社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党政办副主任、讲师车淼洁调研了某省4所不同类型高校,记录了这些高校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科生的延毕情况。数据显示,某省城“双一流”高校延毕率约为12.5%,两所省城普通高校的延毕率分别约为6%和7%,某非省城普通高校延毕率约为7%。

谈及延毕原因,也并非尽是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有的学生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还有的就是跟随内心,希望“继续读书、回归生活、愉悦自己”。基于此,不妨遵循延毕者的选择,他们在决定延毕之前势必有过权衡,有过心理“挣扎”,无论是否选择延毕,他们都有这个权利。

当然,有的大学生选择延毕,确属无奈。当下,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更看重“应届生”身份,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如果能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用人单位对应届生身份不那么“苛求”,这些学生又何必选择延毕?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比如,在今年湖南省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建议:“不少(事业)单位招考岗位要求是应届生,部分高校毕业生为保这一身份缓就业、不就业,还有一些毕业生工作后想换赛道,却错失应届生身份,建议放宽认定标准。”

近日,湖南省人社厅出台《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这一制度安排,令人眼前一亮。“毕业3年内都算应届生”,瞄准了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可直接纾解他们的焦虑。这种制度善意,具有熨帖人心之效,值得推而广之。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当然,“解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但是,多体谅他们的不易,多想管用有效的办法,就能见实效。就拿一些大学生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而选择延毕的情况来说,无论高校还是职能部门,乃至用人单位,都不妨多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多设身处地帮他们找出破解之道。

很多时候,制度设计所带来的精准“助攻”,能够更有力帮助年轻人实现出彩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时钟”,也会受到“社会时钟”的影响,大学生亦是如此。相信在充满温度的制度支撑下,大学生可以更加从容地规划人生、奔赴未来。

热门相关:肮脏的妻子   福晋有喜:四爷,宠上天!   末日乐园   公子别秀   顶级气运,悄悄修炼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