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何获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解读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于6月24日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为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此外,共10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获奖人员和成果总体情况看,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获奖成果中,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重要领域,获奖人员和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厚积薄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继2001年度王选院士获奖之后,再度出现了一位“60后”——61岁的薛其坤,是历年最高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奖中,45岁以下完成人超过一半。

三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在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人中,既有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灵奖”的顶尖科学家,也有在“一带一路”建设、生物技术、环境治理等方面与我国深入合作的著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合作领域和国别分布广泛。

科技奖励改革进一步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扎实有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极大激励鼓舞了广大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良好风尚。

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相关决定,修改内容主要包括: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重大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和奖励等级有关决议等事项,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这是进一步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奖励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科技奖励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科技奖励的权威性和荣誉性,更加充分发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作用;有利于更好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热情,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强大力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中,着重突出国家战略导向,坚持“四个面向”,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做出创造性贡献作为提名和评审的重要原则,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评审组设置和评审委员会专家构成,强化重点领域。

同时,着重完善提名机制,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压实提名者对提名材料把关、协助异议处理核查等责任,要求提名者与候选者所在单位对候选者政治、品行、作风、廉洁等情况做好审核把关。此外,加强评审把关,严格遴选专家组建评审委员会,加强评审信誉管理,强化动态调整。加强评奖全过程监督,严格内控管理,强化纪律约束,加强对候选者的诚信审核,依规做好异议处理工作。

热门相关:爆萌宠妃:狼性邪帝,吃不够   第一黑料影后   重生八零俏佳妻   生崽后,前夫总说他清心寡欲   Hello,校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