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火“反向旅游”还需多重努力
□孙佳
莫高窟借助AI“穿上毛衣”、敦煌推出法语和日语版文旅推介……进入12月,古丝路贯穿全境的甘肃省迎来几场降雪后气温降低,文旅热点却持续不断。南方游客已迫不及待“云组团”拼冬季游、春节游,提前预热中国今年冬季“反向游”。(12月7日中新社)
火热的旅游市场中,“反向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这一现象无疑正受到市场的认可。但要真正做火“反向旅游”,还需要各方付出多重努力。
从各地冬季旅游市场的表现来看,已经有了不少积极的尝试。莫高窟借助AI“穿上毛衣”这一创新之举,敦煌推出法语和日语版文旅推介,这些都是对传统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与国际化推广。对于“反向旅游”来说,挖掘独特的旅游卖点并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各地有着丰富的未被完全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像甘肃的落雪丹霞和沙漠等冬季景观就别具一格。然而,仅仅有独特的景观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将这些特色展示给更多的潜在游客。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要擅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为景点引得流量。
从游客的体验角度来看,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完善是做火“反向旅游”的必然要求。以甘肃兰山拍照打卡地为例,当地启动应急预案增加临时停车场、增设指示牌,兰州公交集团增开公交专线、提供包租车服务,兰州文旅集团推出旅拍一日游等措施,都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玩体验。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很多“反向旅游”的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薄弱。交通的便利性、住宿的舒适度、餐饮的多样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如何确保游客能够顺利出行、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企业等各方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应进一步拓展深度和广度。甘肃文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推出的丝绸之路·漫游河西走廊亲子研学、河西走廊·消失的玉门关等冬季高端旅游线路和产品,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总体而言,目前“反向旅游”的旅游产品还不够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游客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游客追求深度文化体验,有的游客则倾向于休闲度假,还有的游客可能喜欢冒险探索。旅游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出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同时,还要注重旅游产品的质量,从行程安排、导游服务到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在确保旅游企业和景区盈利的前提下,如何制定更加合理、更具吸引力的价格体系,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既要让游客感受到实惠,又要保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在成本控制、市场调研、价格调整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总之,做火“反向旅游”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在宣传推广、配套设施与服务、旅游产品开发、价格策略等多个方面不断努力。只有各方协同合作,不断完善各个环节,才能让“反向旅游”真正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股强大潮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