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科

文科教育的调整一直在进行

近日陆续有报道显示,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是文科正在式微。据统计,截至2024年7月31日,中国已有19所大学发布相关公告,撤销或暂停招生的专业共计99个。四川大学撤销了诸如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音乐学、广播电视学等31个专业。此前,中科大撤销了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无独有偶,去年10月,哈佛大学取消了30多门秋季课程,其中以历史和文学系课程为主。有媒体以“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为主题,对相关事件进行报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担忧。

相关的社会担忧来自多个方面。一是高校撤销文科专业仍被普遍解读为对人文精神的忽视,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打压。二是认为撤销文科专业会导致高校学科设置的单一,失去高等教育应有的多样性和创新力。三是认为这一调整与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相悖,甚至是在国际文化竞争中自我弱化。四是认为文科专业遭到削减,会导致未来一些领域的人才短缺,人才市场结构性失衡,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虽然在学科分类体系当中,“文科”并不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概念,但因为简单明了,非常流行。实际上,中国基础教育中文理分科中的文科,包含了人文、哲学和社会科学三个部分。一般将人文区别为文学、历史和哲学,社会科学则主要是我们经常讲的政经法、教育、艺术,还有社会学组团的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

对于文科教育的调整一直在进行,不只是2024年的事情。一是文科招生人数一直在下降。英国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但目前的调查能证明,人文学科,特别是现代语言学、历史、哲学、教育等学科的入学人数正在下降,一些神学和宗教学科正在关闭或缩小规模。二是文科教育的投入也在相对下降。在一些高校,资源往往集中于就业前景较好的理工科专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有的文科研究与教育即使没有撤销,得到的支持力度也在减少。

对文科专业调整没必要担心,也没必要做过度解读

大学调整专业结构是适应市场的表现,无可厚非。国内部分高校调整文科专业,是这些高校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的一种努力。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评估后果,但对这种努力没必要担心,也没必要做过度解读。实际上,这种调整常常面临很多压力,学校能走出这一步,也是多方努力甚至是自我革命的结果。毕竟,大学有这个权力,这也是一种责任。还有一些调整,未必是文科被砍掉,而只是调整。比如,大连理工大学撤销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但同时也成立了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并独立设置了高等教育研究院,这是对原有文科专业的升级。

综合分析一下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律,我们可以发现,文科专业的调整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其中,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冲击是来自外部的主要原因,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原因之一。当然,这些调整,还有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等很多其他原因。

第一,文科教育的脱节。文科教育还需要从自身找原因,比如距离实践太远,脱离社会需要。从专业设置来看,本身过窄过细专业在社会变化后可能会面临撤销的危机。从培养方案来看,很多课程与社会脱节严重,起不到人才培养的作用。就文科教育的从业者来看,很多社会科学类的教师并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如果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对接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就很可能脱离实际,他们自身的研究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科学技术的冲击。全球高等教育结构正处于显著的变迁之中,这一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文科教育的相对衰退,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一变迁背后的推动力包括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公众教育观念的演进等多重因素。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在资金投入、教育资源分配上都相应地倾斜于这些领域,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三,人工智能的冲击。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首先冲击的是语言和教育,其次是对绘画、动画、影视等艺术行业的冲击。以翻译为例,现在的翻译平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其能力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普通人,甚至正在超越专业的翻译。这使得翻译专业存在被替代的风险,前景不再被看好。但实际上,随着AI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的推进,这一变化不仅会冲击人文社会科学,也会冲击到理工类科技领域。

今天的文科必须作出改变

人文社会科学的初心和使命,是造福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越是发展,就越是需要文科。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人类的发展,需要的是能跟随人类发展的文科。因此,今天,我们需要的,是能拥抱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学科交叉不断创新的人文社会科学。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关切人类和社会,通过自身努力造福人类的人文社会科学。今天,我们需要的,是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变得更加智能的人文社会科学。因此,人文社会科学必须改变。

第一,文科教育必须结合中国实践。科技越是发展,人类社会越是复杂,人类个体越是向内关注自身的精神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就越是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就越是需要。文科教育必须根据社会需要灵活调整相关的专业,尤其是调整培养方案当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也要自我反思,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深入社会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方面,要调整科学研究的方向,更好地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加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第二,文科教育必须拥抱现代科技。现代科技对文科教育的挑战是现实存在的,但带来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文科教育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多与理工科交叉,形成学科交叉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同时,还要抓住现代科技带来的机遇,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科交叉人才。通过将科技融入文科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具人文关怀、社会导向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他们未来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文科教育必须面向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挑战正在以几何速度不断增长,不断地刷新人类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产生颠覆性的革命效应。文科教育必须接受挑战,抓住机遇,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教学和科研的进步。比如,运用大语言模型,人文社会科学比以往更容易走到研究的最前沿。再比如,运用大语言模型,文科的教育会更有效率,效果也会更好,这必然会提高文科教育的质量。

总之,今天的文科必须作出改变。面向数字时代,拥抱现代科技,打造更加创新、更加智能的人文社会科学,造福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作者佟德志是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