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科技成果奔向应用场

不久前,四川公布2024年产业新赛道名单。如何在新赛道抢占先机?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奔向应用场是其中关键一环。

一头是科技成果“藏在深闺人未识”,另一头是关键技术突破“求而不得”,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加强探索、积累经验,才能让新赛道瞄准创新最前沿、挺进技术“无人区”、打造崛起新高地。

善于“找矿挖宝”。“唯快不破”是抢滩新赛道的关键。无论是通过合作研发或技术转移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还是通过孵化和创业实现直接转化,都需要一批嗅觉灵敏、熟悉市场、把握趋势的专业化、市场化团队“找矿挖宝”,及时及早发现阶段性成果,努力缩短创新转化进程,实现“沿途下蛋、就地转化”。同时,“找矿挖宝”还要善于补齐优势产业链上的“缺失拼图”。例如,发展新能源汽车,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找准匹配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是有效路径。

长于“牵线联姻”。推动技术与产业跨过信息盲区,破除信息不对称障碍,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开端。真正促进双方“对上眼”、最终“联上姻”,要经历很长的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场景如何,产品市场何在,商业模式怎样,股权架构作何设计……解决相关问题,需要包含成果筛选、价值评估、融资对接、专利申请、商业化磋商、团队组建等在内的全链条专业化服务。加快形成一大批市场化独立科技中介,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专业化服务机构,是构建多层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精于“扶上马送一程”。帮助企业跨越科技成果产业化“死亡谷”,必须形成汇聚各类创新资源的生态系统。作为产品投产前的试验,中试是迈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经过中试,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能从30%提升至50%—80%。这就需要加快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和基地,抓好“中试熟化”关键环节。此外,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现从知识产权形态到股权形态全链条管理体系创新;搭建集合多元主体、复合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营建成果孵化、熟化、产业化“培养皿”;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科学落地“揭榜挂帅”“赛马配资”“容错纠错”机制……“硬支撑”与“软保障”系统配套,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同向发力,就能助力早期发现培育的“小苗”长成“大树”。

培育产业新赛道立足的是当下,谋划的是未来。明晰方向、包容试错,蓄积“虽远必至”的改革勇气,以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规律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前沿未知领域发展的不确定性,我们必能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摘编自《四川日报》,原题为《新赛道竞速需架通科技到产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