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男子发烧就医,不出三天就进ICU 这两种致命疾病症状相似,临床的准确判断才是关键

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因其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成为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随着医疗科普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当出现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以防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出现,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

不过,拳头大的心脏结构复杂,每个“零部件”出现问题的身体表征十分相似,但处理方案不尽相同甚至可能会截然相反,比如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梗。患者发现问题紧急就医后,接诊医生准确判断疾病并针对性治疗,更是能否挽救生命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年轻男子被诊断为心梗 对症抗凝三天后病情加重

31岁的晓东(化名)来自贵州,在浙江某地做技术工人,一个月内长白班、长晚班轮换着来,仗着自己年轻,即便三年来黑白颠倒,他也不以为意。

半个月前,晓东出现发烧的症状,怀疑是夜班时受凉感冒,于是吃了点感冒药继续上班。可第二天,晓东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开始胸痛、胸闷,甚至无法自主生活。预感情况不妙,他马上联系家人,紧急到附近医院就诊。

入院后,按照常规流程,医生安排了晓东做了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显示ST段抬高,心肌酶五项不正常,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在进一步的血管造影检查中,也发现他的血管存在狭窄,结合患者的症状,医生给予的临床处理方案是使用抗凝药物,而且由于症状较重,分量也不轻。

可是,处理了三天,晓东的病情非但没有缓解还越发严重了,住进了ICU,气管插管维持生命体征。心超显示,晓东有主动脉瓣反流,医生建议紧急做瓣膜手术。

此时,紧急从外地赶来的哥哥下了决断:“现在病因还未查清楚,贸然手术的风险更大,我们转院。”

救护车呼啸而过,晓东被紧急转诊到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接诊的心外科孔敏坚副主任医师发现,晓东已经出现心衰的状况,马上安排急诊心超检查。

心超探查发现,晓东不仅主动脉瓣大量反流,主动脉血管内竟然有漂浮的碎片状物质,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内膜片。

进一步的CT检查后,孔敏坚判断:晓东并非急性心肌梗死,而是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碎片游离后堵住了冠状动脉的入口,造成了心梗的假象!

手术困难重重 医患携手战胜病魔

晓东的病情是明朗了,可治疗却困难重重。

正常来说,主动脉夹层病人48小时内手术的存活率只有50%,而此时晓东发病已经超过3天即72小时,而且他的心脏EF值不到30%(EF为心脏射血分数,正常值范围是50%-70%),从临床经验来看,7天的生存率不超过10%。“现在唯一的方案就是做开胸手术,切除内膜撕裂口,防止夹层破裂所致大出血,重建因内膜片或假腔造成的血管阻塞区域的血流,更换一根新的血管。”孔敏坚表示,而且,由于晓东心脏的EF值太低,常规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并不能支持手术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中度以上的主动脉瓣返流和左心泵血功能差是ECMO禁忌症,原因是左心室过度扩张的风险太高。而晓东在转院过来之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心脏的EF值过低;另外,ECMO也不适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因为很容易导致夹层逆行剥离影响脑动脉供血的高风险。

但是,不手术,31岁的年轻生命随时会陨落,对一个家庭和社会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打击。

此时,孔敏坚团队和晓东家属商量,手术台必须迎难而上!“家属也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完全按照医生的方案进行,我们医护团队也决定放手一搏。”晓东入院检查不到一小时,就制定好了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沟通,并推进了手术室。

整整7个小时,手术团队先后修复了已变形的瓣膜环,重建撕裂的冠状动脉开口,把已经撕裂的血管切掉、用人工血管进行吻合,为挽救心脏泵血功能、安装经导管的心脏辅助装备……每一步,如履薄冰。

“一个手术有四个大的步骤,每一步都是在生死边缘徘徊,我们也感谢患者家属的信任,也被患者顽强的求生意志所感动。”孔敏坚表示,在手术后,手术团队在晓东的心脏内放置了一个经导管的心脏辅助装备,帮助他恢复心脏泵血的功能,这一设备尤其适合左心室功能不好的患者。

经过7天的恢复,晓东心脏的EF值从术后的10%渐渐转到40%,术后顺利撤出装置,10天顺利拔掉气管插管。由于伤到肾脏,目前晓东还在ICU进行后续治疗。

孔敏坚介绍,目前晓东的发病原因尚在临床讨论中,不排除先天性疾病、后天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但进入冬季以来,心血管疾病高发,他也提醒大家要时刻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一群人和老年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